重相逢 雅虎部落格惜燈 無奈他何 轉移陣地 小羊在雅虎經營部落 這都是一滴滴智慧結晶要搬來這裡 請大家格友來這裡多多鼓勵 小羊 感恩 再感恩

南華經心得.內篇總說

2012061105:08

小羊去年在我們佛堂金山道院 每月第四星期開經典班
班期是五年  了解南華經內容在人生中修行顯出道心 是生活化教意修行
小羊生病後 體驗人性光明面及黑暗面 從生活多采多姿到淡泊
讀過南華經內篇 莊子內篇透徹人生得逍遙 讓小羊種種體悟
應証老子清靜經 寂無所寂 在寂靜中自得其樂
有如人心死 道心生 看似無情 實為有情 看懂莊子內篇經義
有如當頭棒喝 昨日死今日生 不經寒澈骨那聞寒梅香
小羊氣動流淚了 把種種不正之氣化之 有如金剛經須菩提懂經義而泣
但願經過南華經印證 小羊能夠更脫化得逍遙自在
南華經經義生活化 寫出心聲跟大家共享
南華經 內篇始於逍遙遊  終於應帝王
從學道之要  在反求諸己 達到無適非樂 然後外觀萬物 理無不齊
物齊而已可忘己  忘而養生之主得矣 養生所以善己
 應物所以養物 皆在德以充之 充則萬物 符契宗之為師
則內為賢聖  外應帝王 斯道歛之一身
以上幾句是古先賢研究南華經內篇他們的心得


意函是說南華經的內篇已經構成了  一個很完整的哲學體系了
南華經內篇的第一篇逍遙遊 是南華經三十二章裡面
最主要的就是要如何讓我們能夠獲得到 生活得逍遙自在
後面是在教大家 要如何去獲得這個自在 以及要如何逍遙於物外
達到好像佛家所說的 寂靜涅槃的境界 只不過是佛道名稱不同已
要達到逍遙 先來一定要有那種齊物的概念是成對
就是佛家所謂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自己若能夠與萬物合而為一
不分彼此的話  那來什麼叫作爭鬥 就沒有什麼叫作不合
這個世界是呈現出 像佛經典所描寫
妙華莊嚴清靜極樂的世界 是在指我們的心境超脫


再來達到萬物齊一  就是將心胸肚量開闊 不要分彼此的概念
隨時都把持包容兩端 慢慢就能夠去契合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齊物的境界
要達到齊物 離不了所謂順乎於自然之法則
齊物的目的 是要讓我們得逍遙 要得逍遙除了齊物的心境之外
也要重於養生之道 南華經裡面所謂的養生之道
並不是只叫去養這個色身 這個肉體不斷去追求身外之物
這個身外之物說實在的 行與知 好像兩項很難知行合一
這是我們還無法成就的原因就是在此
為何不能知行合一呢 就是我們被設定的知識兩端
讓我們不斷去追求的這種貪欲 我見根深蒂固了 所以知道歸知道
在我們內在的知識 它已經操控我們意識  久了成我見
我們有時候明知道 也會甘願又隨順於 這個知識裡面的引導
所以知道歸知道  行歸行  知行沒辦法合一 就沒辦法得逍遙自在
生活中每個人要成佛都不困難 是我們自己在踩煞車
因為我們對於世俗的人事物 難免有種貪求的留戀
若是不要有那種 貪求的留戀 就不會被身外的人事物 來控制
打擾清靜的心了 南華經若是好好掌握 一兩句法語
去實踐在日常生活之中 其實就都足夠了
當下無法得逍遙 是因為我們被人事物 在意這個  執著這個 而被這些控制
若不要執著 就沒有罣礙 就沒有那種罣礙的枷鎖 沒有枷鎖綁住叫作解脫
因為執著  執著就變成了 一條一條的枷鎖綑住了
所以感覺無法自在逍遙 要得逍遙 就要有那種廣闊的心胸與萬物不要分彼此
跟萬物能夠合而為一 同天地來並生 如此
這個裟婆世界是多麼的祥和 就不會再有所謂的不合
也不會再有所謂的爭鬥的出現 就是佛經典描寫 娑婆極樂的佛國淨土
這就是心境脫化  就等於南華經的第三篇所謂的
養生之主可得了  莊子所說的這個養生
不是在養我們這個色身肉體  四書裡孔子有說這句話
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上能夠跟大道合而為一
黃昏死也沒有關係了 就是說降生為人 若是能夠與大道合而為一
是不在於壽命的長短
要如何與大道合而為一  要如何才叫作得道
簡單說 就是在人生的過程當中 做到無為服務群生
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這樣就不虛此生來
養生在莊子他是指在精神上的 要從精神上如何去養呢
就只有順乎自然 順乎自然 才是真真正正的養生之道
在養生主裡面有所謂的 緣督以為經


當然那也是在說我們內在的 也有人將它解釋成
這個緣督就是隨著任督二脈 作為我們運轉河車的道路
那是內在精神可以直接解釋這個緣督以為經 就是隨順大自然
所以莊子下面所說的所謂的 安時而處順 就是那個隨遇而安
不管遭遇到如何事情 是我們眾生知見 將它歸類的好與不好
不好 遇到時要安然接受它   好的遇到時也要安然接受它
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好壞 都不是所謂的上天所賜的 或是上天處罰你的
都是自己用我們的雙手 去招來的善惡的業報 用自己的雙手要做的時候
是沒有人逼我們  要做的時候當下其實自己心理都清清楚楚
當時受這些所謂的 矇蔽了天真無邪的良知
也知道這樣做不好 以後有壞的果報 但是在我見
任何一件事情 傳入來到我們的心識 我們用眾生知見這些資料 去評比
如果想要做的話 自己絕對會找一個藉口
什麼馬不吃險草不肥 我不做別人也會做
總會去找很多藉口來支持 明明知道種這個因 未來會承受什麼樣的苦果
那是未來也  當眼前利重要不可以讓它溜掉 所以在種下因的時候
自己清清楚楚 這個因種下去會生出什麼果 早就知道了
苦果出現的時候 才在那裡恨天怨地
這就沒有氣魄了  敢種因自己就要隨遇而安
因為這粒種子是自己親種的 不是上天叫你種下
都是自己能夠做主  所以要認清因果 氣魄好一點
才有辦法達到隨遇而安 若是能夠達到隨遇而安 這樣可以保身
甘願做 甘願受 所以甘願兩字 就是很好的法句了
可以全生可以養親也可以盡年 不管是全生保身盡年
不只是為了我們壽命要長一點 我們自己的精神 達到逍遙自在
人是群居的動物 要知道 人絕對沒辦法離群而居
既然人是群居的動物 我們該如何做 養生的目的
不是要只顧自己 就是要讓我們自己比較有時間
能夠去服務大眾以有為事 行無為心  人生的意義這樣才有辦法建立起來
 
真正能夠為眾生 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這樣才能夠達到養生的目的
這才是真正叫做宗教修行
重要的就是自己活著的時候快不快樂 自不自在
自己有沒有辦法像南華經上面 所說的逍遙自在呢 這才是重點
既然來到這個人世間 有沒有為這個世間同其光和其塵
做出奉獻 以培德德充符進化大宗師 圓滿應帝王


我們來到人間是雙手空空 來這裡住人家的吃人家的用人家的
天生萬物以養也 真的人無一物來報天
好像住得應該吃得應該 用得應該一樣 我們應該知道要慚愧了
就應該做一些奉獻 報答我們天地的父母
不要落入我們通俗語言這句說 只會下雞屎不會生雞蛋
要如何去報答天地的父母 莊子為我們強調說 人類是群居的不能離群 
在道家的思想裡 早就有這種大乘的菩薩精神大乘菩薩思想
莊子跟大家強調說人是群居哦不能離群 既然不能離群就不是那種
跑到深山林裡挖一個山洞 或找一個地方隱居在那裡修行
自己修行成就之後羽化成仙 他自己到天界逍遙自在
絕對不是那麼自私的 所謂小乘的那種肚量
人類既然是群居的 這是事實 既然不能離群 我們要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就是要先建立 安於生活在人世間這種概念
這種概念不要被邪說誤導我們了
宗教修行卻是變成了 在說死後的事情 在生若是無法得逍遙
死後也不可能能夠逍遙 這個概念透過南華經大家要建立起來
當下逍遙 處處是淨土自在
佛法道法是要給活人用的 就是活人生活得沒辦法很快樂
沒辦法很逍遙是自己的自我迷失了
佛祖就是看見這些眾生 就是好像生存在苦海之中
才駕著慈帆 來喚醒苦海的這些芸芸眾生
將他自己發現的宇宙的實相 也是大自然的法則
要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我們找回我們自己本性良心
能夠生活得很自在 這些方法是活人才用得到的 死人那有辦法去用這些法呢
讓我們真正能獲得自在逍遙的
南華經裡面的精神它完全 與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精神 是齊一的
這都是自然現象 要逍遙要順乎自然 要萬物齊一要順乎自然
要養生要順乎自然 在人世間 若要活得快快樂樂 自己也是要對現在目前
任何的現象都接受 因為它也是人類進化 自然的現象 這個概念心境轉得過來
自己就不會看不順眼  看不順痛苦是自己找

站在道的角度 或是站在人性面這個角度
有時候道理會起衝突 你想我對破壞我們的生活環境
比如說山坡地濫墾濫伐 這些垃圾啦無所不至 水源的污染
在人性面及道角度去取平衡點 因為進化物欲若是越來越激烈
因為我們創造過經濟奇蹟了 大家在享受經濟奇蹟
墮落在物欲陷井裡面了 我們已經迷失了 不斷追求 更強烈的感官享樂了
為了追求 要有錢改善生活品質 人性就越自私 什麼事情就越來越敢做
人就是有這種慣性 眼前利重於未來 敢種因反正利益先拿起來
以後事情再做打算 這是眾生知見顯現 強烈的物欲 會讓人心變成了劣根性
有劣根性 世風就一定會越來越壞 政治會越來越混亂 人心會越來越犯惡
這三件事總合起來的時候 環境就不可能清明 這是自然 是按步就班形成
依照人心而來顯現的  萬法由心這也是一種證明
這種現象 都由人類被設定不斷的貪求 自然會產生的現象
學道之人是要順乎自然 若是不看成這是自然現象 你就看不順眼
看不順眼就起不平心 濁氣來 如何去濁回清得清靜
懂得要復古 老莊道學說行 天下逆援之以道
回歸大地自然也 所以要順應自然
就是要去接受現實 接受它看得順逆來順受 自己就不會懊惱生氣
這樣日子比較好過 真真正正符合於佛陀所說的 萬法由心
今天世間地球會起溫室效應會有這種現象
是由我們眾生心不斷的貪欲 而衍生出來的自然現象 所以處在人世間
就要應用於萬物齊一 以及從精神上面 也就是從思想意識上面
下去著手下去扭轉 也就是從心境
自己若沒辦法從心境去扭轉  真的會氣死  氣死驗無傷 值得嗎
人家說山不轉人轉  世風演變 本來就是會越來越壞 就要去隨順它
我們沒辦法去扭轉它 只好隨順 所以一句隨順就能夠讓自己很解脫了
行隨順 能甘願 就能不執著 大家若是能夠把持這一句
活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煩慮苦惱就能夠一直減除
心就越來越靜 靜就是叫作冷靜的理智 有冷靜的理智
事情就看得清楚了 看得清楚就是智慧宗教修行


 

這個宗就是本 就是要讓我們恢復我們的本來
也就是恢復我們自己有在  叫作自在 自己有存在才能夠逍遙
要自己有在 就是要有冷靜的理智 看清楚大自然的法則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我們的本找到自己的本之後 自己就有在了
所以為何這些古聖先賢 研究南華經他有說 南華經的內篇
從逍遙遊一直到應帝王 雖然才七篇而已 它是一個已經很完美的
修行的體系了

小羊以下寫出各篇自己心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