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相逢 雅虎部落格惜燈 無奈他何 轉移陣地 小羊在雅虎經營部落 這都是一滴滴智慧結晶要搬來這裡 請大家格友來這裡多多鼓勵 小羊 感恩 再感恩

*道統*東方前

2013053116:53

一貫道前賢所提倡是鼓勵有緣人來求道 修道 進一步行道

所傳是古聖先王大道 因此就有一貫道道統論述

根據八卦卦象有八八  六十四卦理論 就形成六十四代祖師

最早就是道在中土 就是東方前十八代 祖師

然後西傳西方 為西方二十八代祖師

然後達摩西來一字無 全瀕心意用功夫

達摩西來東土傳道 就是老水還潮

東方後十八代祖師 由師尊師母共同辦收圓

東方前十八代  東方後十八代 及西方二十八代 共六十四代

由師尊師母共同辦收圓 以後就沒有祖師

有從一貫道分出去 自稱祖師 一貫道總會都不承認

如今一貫道總會大家道親默默耕耘

一貫道傳道已經傳遍世界八十多國

一貫道道統( 1)~~~伏羲至孟子

歷代祖師對照表

伏羲一畫開天,
為大道降世之始。
孟子儒道中絕,
東方歷經十八代道祖:

 
 


 

大道降世之始

伏羲

神農

黃帝

 


少昊

顓頊

帝嚳

帝堯

帝舜

 


帝禹

湯王

文王

武王

周公

 


老子

孔子

曾子

子思

孟子

儒道中絕

 

└─

─┐

 
 

 

轉盤
西域

釋迦

 

 

   
 

道 祖 略 歷
伏羲氏,亦作庖犧包犧虙戲宓犧。即古帝太昊氏
司馬貞補撰《史記‧三皇本紀》:「太昊庖犧氏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都於,立一百一十 五年崩。」

拜鬱華子得道。傳說伏羲氏教民結网,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

 

神農姓姜氏,亦稱烈山氏或炎帝。 都陳,遷曲阜。教民耕種,造耒耜、嚐百草
製醫藥、作方書。在位一百四十年。拜赤松子得道。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
又創造了五弦琴,開始蠟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 都有熊。又稱有熊氏。凡書、契、律呂、度量、宮室
衣服、器用之製,皆始於帝。在位百年,治國有法,教民有方。拜師七十 一
不得心傳,後訪廣成子,始得真道。著有《陰符經》闡發大道妙旨。

伏羲、神農、黃帝是為「三皇」
後傳之於少昊、顓頊、帝嚳,嗣後傳唐堯接續道脈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蜀 志》:「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嚳

帝堯,姓伊耆氏,為帝嚳之次子,號放勳。初封陶,又封唐,故又號陶唐氏,都冀
觀天象,授民時,便利農作。堯之為君,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巍巍蕩蕩,民無能名
在位百年,讓位於舜。傳之心法曰:「允執厥中。」

帝舜,姓姚氏,諱仲華,為黃帝八代孫。賦性至孝,受帝堯傳授心法,禪讓帝位
國號虞,事有專官,治政修明。在位四十八年,讓位於禹
並授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心法。
 
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是謂「五帝」

帝禹,姓姒氏,名文命,顓頊之孫。治水有功,受舜禪讓帝位,國號夏,列洪範九疇
鑄九鼎,以象九州。並得授心法,接續道統。
此後君主成為世襲,傳十四世,十七主,四三九年。至桀暴虐無道,天命喪失,為湯所滅

夏大禹
→帝啟→太康→仲康→帝相→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
→帝廑→帝孔甲→帝皋→發→帝履癸(桀)

湯王,姓子氏,名履,為帝嚳四子契之十二代孫。放夏桀,定天下,都亳,國號商
承運接衍道統,傳十七世,三十主,六四○年。至紂王無道,天命轉移西岐,文王接衍

商成湯
→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
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
→武乙→太丁→帝乙→紂辛

100_7368

文王:始祖棄,姓姬氏,與商始祖契,同為帝嚳之子。文王諱昌,悟透性理
作後天八卦,發明易理。闡揚道旨,繼承天命,後付武王接續。
《史記‧周本紀》:「(舜)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古公 亶父定居周原
《史記正義》:「因大王所居周原,因號曰周。」

 
武王:為后稷十五世孫,文王之次子,名發。伐紂而有天下,國號周,建都鎬京
心法相授,付周公接續,傳八百餘年


 《史記‧管蔡世家》: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
其長子曰伯邑考(為紂所烹);
次曰武王 發(伐紂而有天下,國號周);
次曰管叔 鮮(武王克殷,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管叔於東,建蔡叔、霍叔於殷,俾監殷臣)
次曰周公 旦(成王留周公為太宰,封長子伯禽於魯);
次曰蔡叔  度(武王封於上蔡,為蔡國,見管叔);
次曰曹叔 振鐸(武王封於濟陽 定陶,為曹國);
次曰成叔 武;
次曰霍叔 處(見管叔);
次曰康叔 封(食采邑於康,故曰康叔。成王誅武庚,中分其地以半,封於朝歌,為衛國)
次曰季載。季載最少。
同母昆弟十人,唯發與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
 
周公:武王四弟,名旦。定禮制,平天下,接續道統。輔助周成王,制禮作樂,興教化、著六官,天下大治
《史記‧魯周公世家》:「武王即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
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七年,周公還政於成王。成王留周公為太宰,治理洛邑
安定殷民,另封周公長子伯禽於魯


 周武王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幽王
→平王→桓王→莊王→釐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
→景王→悼王→敬王→元王→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
顯王→慎王→靚王→赧王
共三十七主,八百六十七年。

幽王無道,遭犬戎之禍。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遷之前為西周;東遷之後為東周
東遷之始又稱春秋時代;孔子絕筆之後,號曰戰國。時「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彊,七雄出」。
幽、厲無道,聖人承運降世,分立三教,道降師儒,代天宣化,挽救人心
為道統天命之一大變局

道在師儒,三教應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楚國 苦縣 厲鄉 曲仁里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吏
為人道德高尚,思想深不可測。以道為天下之母,周行而不殆;正反對立之現象
皆歸於道之本源。故棄剛而取柔,去雄而守雌;以無藏為有餘,以虛為盈
為政當清淨無為,順乎自然,而民自正自化。暗中得授真傳,發揚道宗,東渡孔子
見周衰乃出函谷關,西化胡王尹喜。其道淡泊養心,其法抽坎填離;摒去色象
由氣入理。著有《道德經》、《清淨經》等化世,成為道家經典,孕育中華文化之根源

孔子諱丘,字仲尼,周靈王廿一年(西元前五五一年)降生魯地,初仕魯
曾訪師七位,後問禮於老子,始得真傳。週遊列國,宣道於天下
其道政教兩兼,入象而不著象,由象超氣入理
杏壇設教,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四配十哲,列入聖牆
晚作《春秋》,刪《詩》、《書》,訂《禮》、《樂》,繼往開來,闡發真理
開儒教之嫡脈。其精粹由門人集成《論語》,後衍為中國文化之主體。德高道宏
尊為「至聖先師」。心法授予顏回,後傳之曾子。一脈相傳,為儒教之祖
 

儒 門 四 配

顏子諱回,字子淵,魯國 曲阜人。賦性聰明,能聞一知十;不遷怒,不二過;居陋巷
簞食瓢飲,不改其樂。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克己復禮
得受孔聖心法,然而不幸早逝。世稱「復聖」。 

曾子諱參,字子輿,魯國 南城人,賦性至孝,嚴於自治,以「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省其身。得受孔門心法,述《大學》,作《孝經》
後傳之子思,世稱「宗聖」

子思姓孔諱伋,孔子之孫。受學於曾子,得宗聖授以性理,乃作《中庸》
傳孔門心法後付孟子接續真傳,世稱「述聖」
 
孟子諱軻,字子輿,戰國 鄒人。受業於子思,得受心法。遊說戰國,談正宗闢邪說
作《孟子》七篇,尊王賤霸;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世稱「亞聖」
 
孟子後儒道中絕,輾轉遞傳,忽顯忽隱。迨至宋朝 希夷首出,濂、洛、關、閩接踵
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陸子等大儒相繼而起,真宗賴以復昌
然而運不相逢,究未繼續道統。因孟子以前業已轉盤西域,釋教接衍
宋儒雖然輩出,不過應運闡發道旨。
 

一貫道道統 是小羊無意中在魚柔前賢網站發現

魚柔前賢把道統整理很完整

有很多道親來回應小羊要道統  小羊後學就告訴這資訊

以前我發現有很多資訊很好 都備份網址

經過一段時間後網址不在

因此小羊想辦法整理這一貫道道統

道親來要就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