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相逢 雅虎部落格惜燈 無奈他何 轉移陣地 小羊在雅虎經營部落 這都是一滴滴智慧結晶要搬來這裡 請大家格友來這裡多多鼓勵 小羊 感恩 再感恩

如何造美好的心園

2008091604:21

心亦稱為心地 心園 人之心園有善有歹 此園種豆即得豆子 如種稻子即得稻

倘若不耕 任其荒蕪 則成野園 茅草 荊棘 欲草藤叢生

又遇雨期則更加蕪蔓 各種野獸如貪食狼 歹性猴 愚痴豬...等

將侵入佔居 則成人見人怕之野園   如能將野園之茅草 荊棘 欲草藤剷除

將貪食狼 歹性猴 愚痴山豬驅逐 改植仁銀樹 大禮花 義氣梅 智錦蘭 信春菊
觀音竹
即變成璀璨喜人之公園

此璀璨公園 人見人喜 遊客必多 茍若善加栽培經營 他日終成世外仙園

為何若是?乃因銀樹 性溫柔 花慈祥 和藹可親 氣梅 花雪白 氣魄直爽

香味芬芳 大花 節節開鮮紅花 溫文儒雅喜氣洋洋 錦蘭 剛中帶柔 花紅白

分明 清爽巧妙 花朵高尚 討人喜愛 菊花 時刻必開 春天秋天花開茂盛

五彩繽紛 活躍伶俐 觀音竹(德) 葉綠氣雅 明節直爽 瑞氣慈祥 沐浴林下

覺得無憂無愁安閒舒適 遊客薰陶園裡如至世外桃園 心開氣爽 悠遊其中
依依不捨 不忍遽離 大賞特賞

此乃暗示 人心若能掃除 貪婪 嗔恚 痴迷心 換慈祥之仁愛心
知恩必報之義氣心

恭敬寬懷之禮讓心 明是非 棄惡好善之智慧心 誠懇不欺之信實心

即成和和氣氣之好朋友  換言之 要修養成為一所心地美好之樂園 任何人

進來均能容納 來者 均樂意留住欣賞 和樂融融 融成一家人 同甘共苦

人見人愛好朋友 朋友们 心園雜草除去多少..... 五常美德種子發芽開花結果嗎?

願大家互勉 相提攜

 


慈   悲

慈者慈愛 悲者悲憫 與樂曰慈 拔苦曰悲 人之苦為己苦 人之悲為己悲
則是大慈大悲

佛家教人以慈悲為懷 就是要人心存慈悲 時常替人設想 方便他人

做到己立立人 犧牲奉獻感化人 孔夫子曰:推己及人 又曰:仁民愛物

此乃是教人由己心推及他人之心 以至於物之意也

孟子曰: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則是仁心 慈悲之發露

孔子曰:齋戒 飲水疏食 世尊曰:持齋 茹素 此皆是言異而發慈悲心同理也

天下萬物皆是天地生育 造化而成也 故天有好生之德

吾人若能以博愛精神 視天下為一家 如同手足之情互相扶持 不彼此互毆

利己利人 己達達人 何等快樂 則心境與佛 聖人

同具大慈大悲之心懷也

養  性

人之本性 無形無像 無色無臭 存而不能見 不可捉摸 但遷動無常

三字經云: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現代科學進步 人類一心求享受 而奸計百出 以賺錢為本領 道德墮落

實為可嘆!惟凡人無所忌憚而敢作惡行毒者 是以為

無靈性之存在或人亡即滅之錯誤思想所致也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 就是說性是天所賦與人也 性者天地之大徑

萬物之本 在天為理 賦在人為性 性在天最圓明 靈光 堅貞 善良

然而不見不聞無法捉摸  人如知此性 率性而修 必能成佛 能作仙 能為聖

故佛教曰:佛性  道教曰:道心  子貢感嘆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焉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  性是聖人立言之中心 立教之基礎

孔夫子云:存心養性 釋迦牟尼佛云:明心見性 太上老君曰:修心煉性

如迷此性者墮落三惡道 盼望世人速速從夢中清醒過來

由其在此 天災地變 無常產生 快快修身養性 同登覺路 達到彼岸

本性光明

真  善  美

真善美者先天之真理本體 大道之實情也 人之完美者

真者 真誠實意 無假無偽也 真者無形無相 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 似空非空

似有非有 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此真誠則是天心天意也

人若真誠敬佛 佛必感應 真誠待人 人必感動 真誠處事 事也必成

善者 無邪無惡意 天理配良心也 不敢妄念妄為 利人利己為小善

捨己利人為大善 利己不利人為小惡 利己害人者為大惡

行善不欲人知 不欲人報 無為而為 方是真善 為惡恐人知是真惡

天有好生之德 萬物一視同仁 此天心也 人若能體天心好生之德 待人處事

時時刻刻處處利人方便 此心則應佛心良心同明也

美者 無塵埃 清淨無染也 美者不以形相 聲色 香味誘惑也

反之則醜惡現也 此謂天體實情也 人若能做到無染塵埃 清淨純美 即無私欲

無自私自利 為人利人 則人人敬佩 仙佛諸聖同住

人若能悟出真善美之理 加以修持 誠恒不退 心胸如大海無邊際

達到十全十美 則與仙佛聖人同等

意境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